四大粮商皆来拜访。“林大人,您在县衙门口所说的话都是真的?”赵、陈、吴、何四家的主事人都目光灼灼的盯着林安,试图从他的眼神中看出点什么。他们很难相信限定粮价至少两百五十文售卖是女帝的意思。之前的民变已经被血腥镇压,女帝难道要迁怒枣阳城的百姓?“这是我临行之际,女帝给我的旨意,不然的话,我哪来的胆子把粮价抬高到两百五十文,我不要命啦。”林安嘴角微微上扬。
及至晚上,一个震动枣阳城的消息不胫而走。
也不知道是谁透出来的风声,说林安私底下召集四大粮商密会,强制四大粮商售卖粮食的价格不得低于两百五十文,违者斩立决,并且很快就会张榜公告。
这一下,枣阳城彻底炸锅了。
两百五十文!
这简直是天价粮食。
原以为林安只是个贪官,没想到他比贪官还要狠绝百倍。
天天说官逼民反,官逼民反,林安这么做就是要逼着百姓造反。
一时间,枣阳城人心惶惶,哀鸿遍野。
乌央乌央的灾民和百姓手持棍棒农具聚集在县衙门口,要求林安给个说法。
沐凌雪见此情形,当即带领禁卫军以及县衙的衙役兵丁守在县衙门口与灾民相持,防止发生骚乱暴动。
她是非常同情这些灾民的,但同情归同情,职责所在,倘若有灾民趁机生事,她不会手下留情。
即便林安该死,那也得将他押到皇城由女帝定夺,在此之前谁都不能动林安。
“我们要见林大人,我们要一个说法,粮价不得低于两百五十文,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。”
“钦差大人你到底是来赈灾的,还是来发财的,非要把我们逼死才行吗?”
“无风不起浪,这件事八成是真的,如果粮价敢涨到两百五十文,老子就反了他娘的。”
“狗官敢强行哄抬粮价,我们就上京去告御状,就算是饿死在路上也比饿死在这里强。”
“他们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,我们就先杀了他,就算是死也得拉上他垫背。”
“……”
林安并没有被这喊打喊杀的场面吓倒,因为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。
粮价不得低于两百五十文,这个消息是谁透露出去的?
是四大粮商吗?
自然不是。
在这件事情上,他们的嘴可比谁都要严。
但是知道这件事的人只有四大粮商和林安,四大粮商为了自己的利益守口如瓶。
这样一来,是谁放出去的消息就不言而喻了。
林安故意把风声透露出去的目的很简单,就是让云州之外的粮商运粮进枣阳。
其实这次灾情只局限在云州,云州之外的粮价不过四十文,两百五十文的价格,整整六倍的差价,足以让外地的粮商疯狂。
这就是林安一口气把粮价提到两百五十文的原因。
商人重利!
消息传出去之后,一定会有大批的粮食运来枣阳。
“各位父老乡亲,本官便是女帝派下来负责此次赈灾事宜的钦差。”
“我知道你们为何聚集于此,既然你们都已知晓此事,我就不瞒着大家了,传言不虚。”
“昨晚我约城内赵、陈、吴、何四大粮商会谈,确实是说了三天之后,粮价不得低于两百五十文售卖。”
此言一出,满场哗然。
就连沐凌雪都惊愕的看向了林安,脑瓜子嗡嗡的。
疯了不成?
居然在这个时候承认两百五十文的粮价属实,如此一来,百姓岂能放过你?
他们不想走上一条不归路,毕竟造反罪无可恕,株连九族,可是这样的粮价逼得他们不得不反。
一旦局势失控,首当其冲的就是枣阳县衙,就是林安这个朝廷派下来负责赈灾的钦差大人。
他完全可以说些假话安抚百姓的情绪,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,进而引起民变,可他偏偏火上浇油。
沐凌雪觉得林安是在找死。
“你们一定恨不得打死我,恨不得把我千刀万剐,抽筋扒皮,挫骨扬灰,我能理解你们的心情,但这件事并非我所决定的。”
“我只是挂名的钦差,是奉女帝旨意而来。”
“临行前,我曾经以死劝谏女帝,不要以朝廷的名义张榜定价,否则枣阳乃至整个云州的百姓都将没有活路,甚至会酿成民变。”
“然而女帝一意孤行,丝毫听不进去我的话,这回你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?”
林安是会甩锅的,直接把女帝拉来做挡箭牌,操作简直骚到家了。
传假圣旨,按律当诛。
然而,林安手持尚方宝剑,可行便宜之事,只要他能解决枣阳城粮价的问题,女帝就别想秋后算账。
他现在把自己择得很干净,就差没对百姓说你们要骂就骂女帝,别骂我,我只是个传话人。
远在千里之外的皇甫汐月打了个喷嚏,她要是知道林安往她身上泼这种脏水,酥胸都得气炸。
“各位父老乡亲,我人微言轻,改变不了女帝的想法,但只要我在枣阳城一天,就保证赈棚会开下去,赵、陈、吴、何四大粮商的赈棚也会一直办下去。”
“作为赈灾抚民的钦差,我愧对大家,因为我的到来没有给你们带来希望,反而是噩耗。”
“二百五十文端得是天价粮食,百姓吃不起,你们义愤填膺,我也愤愤不平,所以今晚我斗胆违背圣意,暂缓两日,五天之后再行涨价。”
“我已经再次奏请陛下收回成命,枣阳城百姓苦矣,之前的民变实乃贼人挑唆,不能株连无辜灾民。”
“另外,我还在信中请求陛下速拨十万石粮食运抵枣阳,只要陛下心软,大家都会有救的。”
林安这一番话把自己给标榜成了体恤百姓疾苦的好官,而恶人都让皇甫汐月做了。
百姓听了他的话,无一不感激涕零。
误会了。
他们都误会林安了。
这是为民请命的忠臣贤士啊,他们刚刚还口出不逊,实在是不该。
“谢谢林大人,如果女帝能听从大人的建议,等灾情过去,我等愿为大人立碑。”
“林大人高风亮节,是我们太鲁莽了。”
“枣阳城十万百姓的性命皆系林大人手中,您一定要救救我们啊。”
“林大人,若是女帝不仁,你可愿率领我们打上太极殿讨个公道?”
“……”
林安嘴角一抽,打上太极殿讨公道,怕不是不知道“死”字怎么写的。
别说一个枣阳,哪怕是整个云州扰乱,朝廷要镇压也非难事。
纵观古今王朝,有几个泥腿子造反成功的?
“承蒙各位父老乡亲的信任,我诚惶诚恐,正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,不如回家卖红薯,这次我就算是豁出去这条命去也要拯救于万一,既然女帝委派我来枣阳赈灾,那我就跟枣阳的百姓共存亡。”
林安说得大义凛然,百姓们感激涕零,能遇到这样的好官,着实是他们的福分。
无论如何,他们感谢林安为枣阳城所做的一切。
这一片赤诚之心,日月可鉴。
深夜。
四大粮商皆来拜访。
“林大人,您在县衙门口所说的话都是真的?”
赵、陈、吴、何四家的主事人都目光灼灼的盯着林安,试图从他的眼神中看出点什么。
他们很难相信限定粮价至少两百五十文售卖是女帝的意思。
之前的民变已经被血腥镇压,女帝难道要迁怒枣阳城的百姓?
“这是我临行之际,女帝给我的旨意,不然的话,我哪来的胆子把粮价抬高到两百五十文,我不要命啦。”
林安嘴角微微上扬。
如果说四大粮商之前还担心天价粮食会被女帝问罪,现在他们就没有任何顾虑了。
这一晚。
枣阳城所发生的一切就像长了翅膀似的,在以极快的速度向外界扩散。
林安假传圣旨说二百五十文的天价粮乃女帝所定,他只是负责传话。
他的这一番话对于枣阳城的百姓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,可是对于商人而言,却是发财的好机会。
枣阳城缺粮。
云州缺粮。
可是大夏并不缺粮,只要把外面的低价粮运到枣阳一卖,下半辈子都不用愁了。
《雨过晴天皆是光司霆烈》小说为作者的倾情力作,讲述了雨过晴天皆是光司霆烈之间一波三折的故事,为您精心推荐。该小说讲述了:孟忻枝冷冷看着司霆烈:“你现在在装什么情深义重?”不顾他的脸色是怎样晦暗难看,她一字一顿,字字诛心。“孟忻枝早就死了,是你、孟蕊诗以及孟家人联手把她杀死在监狱里。”说到这里,孟忻枝弯唇一笑。“不,她死在更早之前,死在许多年前,你选择孟蕊诗的那天。”
《夕颜花开与君诀君凌翊》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小说。它不仅情节引人入胜,主人公叫夕颜花开与君诀君凌翊,角色塑造深入人心,情节发展合理,既符合逻辑又充满惊喜,为读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的阅读体验。下面看精彩试读!君凌翊掀开被子,准备下床。“本王亲自带人查,去取本王的尚方宝剑来。”他沉声下令,门外却传来一声冷哼。“依老朽看战北王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床上,哪里都不要去为妙!”君凌翊抬头,就见国医圣手沈先生愤愤的走进来。他抱拳行礼。“多谢沈先生救命之恩。”沈先生摆手,语气不善。“王爷如此不爱惜自己身体,救了也白救。”“王爷若不信,现在便下床行走。“老朽保证,您今夜子时之前便会去阎王殿前报道。”
有很多书友在找一本叫《夕颜花开与君诀》的小说,这本小说是作者夕颜花开与君诀写的一本言情类型的小说,站为大家提供了这本小说的在线阅读地址,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。主要讲的是:她绣的手帕、香囊、绣扇通通烧掉。房间里剩下的东西丢的丢,埋的埋,沉塘的沉塘。慢慢的,整间屋子一点点被清空。蓝羽裳的心,也一点点被清空。干干净净,无牵无挂。亥时一刻。蓝羽裳在书案前点燃三注清香。随后她来到院中,看着满院在月光下摇曳的夕颜花,夜风一吹便凋零落地。她走过去,将一朵朵残花捡了起来,没留下一片花瓣。落红满地花凋零,花落人消两不知。一注香燃尽。蓝羽裳脱掉了郡主的服饰,摘下代表着羽裳郡主身份的玉牌。
《御史大官人》非常好看,小说主角御史大官人。下面给大家带来精彩段落试读:以这四人的官位,放在十三年前,倒也算颇具声名。徐安扫了一眼,道:“仅凭此官职,你能猜到他们的身份?”庞奇浅笑:“不是猜,是准确的知道。身为大理寺缉捕,岂能对百官履历不熟悉?”“进入寺衙当差的第一步,就是要熟记朝中百官资料!”“十三年前的右三司郎,就是当今右相,也是刚刚被确认为御史案主谋的吴应雄。”“曾经的翰林大学士,先太子最敬重的先生,便是后来的御史大夫孙鹤。”